杭氧?杭锅?城市之星!
  发布时间:2019-04-01 11:05   来源:城市怎么办

杭州工业遗产向国际旅游综合体的转型之路

杭氧杭锅地块

老杭州的回忆

“杭氧”、“杭锅”分别是指东新路上建造于半个多世纪前的杭州制氧机厂和杭州锅炉厂,如今五六十岁的杭州人,都还记得当时厂房林立、机器轰鸣的景象。上千人居住、工作在两大厂区之中,也代表了当时城北工业区的繁荣时代。

杭氧老厂区大门

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保老城、建新城”、“两疏散、三集中”的战略决策,通过大规模搬迁工业企业,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了工业企业从老城区向新城区转移。2008年5月,杭氧开始整体搬迁,并于2009年正式迁入临安经济开发区;2013年5月,杭锅也正式搬迁至丁桥。

一个时代宣告终结。比起大刀阔斧地拆旧建新,杭州在这些工业遗存的处理上要温婉得多,选择“有机更新”,既完成了建筑更迭,也留住了城市记忆。曾经热热闹闹的大厂忽然变得安静,怎样让老厂房焕发新生命?杭州市委、市政府认为老城区可以没有工业产业,但绝不能没有工业文明,在“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理念指导下,这里将升起一颗新的“城市之星”。

杭氧老产房

老厂房升起

城市之星

杭州制氧机厂和杭州锅炉厂老厂房地块占地面积约500亩,坐落着两个50年以上记录着杭州工业发展历史的老厂,保留的老厂房面积达9万平方米,是杭州规模最大、集聚度最强、含金量最高的工业遗产保护区域。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杭氧杭锅老厂房打造成国际旅游综合体——“城市之星”,项目以老厂房的保护和新生为宗旨,围绕艺术·人文·生活三大元素,秉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通过老厂房的空间重塑、功能再造、文化注入与商业创新来践行城市有机更新理论,打造以博物馆集群为特色,融合艺术欣赏、人文体验、时尚购物、商务办公、休闲游憩、饕餮美食、旅游观光、节事会展、娱乐演艺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城市博览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综合体,成为杭州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样板和标杆。

“城市之星”项目概念设计和建筑设计由大卫·齐普菲尔德、赫尔佐格·德默隆、史蒂芬·霍尔等世界一流建筑设计大师集体创作,其中赫尔佐格·德默隆是鸟巢的设计师。几位大师共同设计一个博物馆群确实非常罕见,主要是因为“城市之星”项目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更多的是来自于老厂房。其中1号厂房为当代建筑博物馆,2号厂房为国际城市博物馆,3号厂房A为现代设计博物馆,3号厂房B为时尚博物馆,4号厂房为游客中心,5号厂房为设计和工艺品展馆,6号厂房为艺术家工作室,7号厂房为商场,8号厂房为精品剧院,9号厂房为杭州美术馆和艺术精品酒店。

“城市之星”项目定位不是单纯的文创产业园或者是单纯的博物馆,而是带动周边的老城区、老工业区、重工业区“有机更新”的城市综合体。作为永不落幕的世博会,“城市之星”充分体现“城市博物馆”的元素,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展示“生活品质之城”的内涵,推动城市文化发展和创业创新,达到保护杭州工业遗产、打造重量级旅游产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目的。

“城市之星”效果图

重现世博会上的

德中同行之家

城市之星项目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亮点,那就是来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德中同行馆”。该馆项目用地面积244平方米,建筑面积299平方米,由96根、每根高8米、直径超过22厘米的巨龙竹支撑的创新性双层竹子及膜结构建筑呈现了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为主题的“德中同行”系列活动,在上海世博会上十分亮眼,可以说是当年的“网红”了。

世博会效果图

上海世博会大幕落下,而德中两国携手同行的脚步不会停止。作为世博遗产,2010 年 10 月 19 日,德国歌德学院代表“德中同行”活动项目组与杭州 “城市之星”项目签署捐赠协议,“德中同行之家”就此落地杭州,延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使命的同时亦绽放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新编城市怎么办》 人民出版社 2018.12

供稿: 吴兆克

审核: 王剑文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