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助长“中国式过马路”?
  发布时间:2019-03-27 10:30   来源:城市怎么办

司机&行人:“我在开车时骂走路的,走路时骂开车的。”司机与行人,到底该谁让谁?

争论1:行人闯红灯,司机不让要受罚?

自2012年10月以来,“中国式过马路”相关话题一直引发各界关注,舆论谴责有之,社会反思亦有之。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走。

这时候,往往就出现这样一幕:好不容易等到绿灯的车辆正打算起步,却被一群一起过马路的行人打断,行人十分默契地抱成一团,不让机动车司机有一丝可乘之机。

这场景在中国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不值一提。

不过谁也不能保证不会碰到以下心理的行人和驾驶员: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明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但即便在整个社会均号召“礼让行人”、“文明出行”的当下,也难免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而各种针对礼让行人规章制度相继出台,并且施行力度逐步加大,司机所需要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这时候有个问题:行人在闯红灯,车辆应该礼让行人吗?如果不让会被处罚吗?

我们来看去年《湖北日报》的一则报道:

青岛一司机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附近受到违章处罚,处罚原因是行车时不避让行人。如图所示,当时机动车是绿灯,人行道是红灯,图中1、2、3、4车辆刚起步,图中左侧红圈内女士一脚迈进了人行道。结果是,图中一二三四车辆全部违章,罚款50元扣3分。

武汉市公安局、市公安交管局对此在线回答网民提问。

网民:对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需要等候让行吗?

武汉市公安交管局: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但对于闯红灯等行人不文明行为,交管部门也将加大宣传,呼吁广大市民安全文明出行,并在主要路口安排志愿者,参与维持行人秩序。

也就是说,即便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也应该礼让。

争论2:行人违规,司机凭什么要让?

交警针对即便遇到“中国式过马路”,也应该礼让行人这一点解释说:与机动车相比,行人处于天然的弱势,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行人受到的伤害程度要远远高于机动车内司乘人员。生命的价值高于一般的权利,机动车礼让行人,是对弱者的一种保护,是对生命的尊重。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行人存在闯红灯的行为,机动车驾驶人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冲过去,二是停下来,冲过去有可能造成事故,停下来,行人可以安全通过。从结果来看,让,有损公平;不让,有害安全。

大多人认为只要小心就肯定安全,于是,多数司机选择了不让——找机会一点点往前挪,甚至不停地按喇叭。

对此,不少人表示,如果行人违反了交通法规在斑马线上闯红灯通行,再让机动车礼让违规在先的行人,是在助长“中国式过马路”。面对违规的行人,司机拒绝礼让无可厚非。

网上就此争论不断。

争论3:到底让不让还要看情况?

有司机表示,随着近年车辆的增多,路况变得更加复杂,有时候不是不想让,是得看情况。有时行人并不是主观故意闯红灯地,只是由于红灯时间短,或者有些行人走不快,这种情况于情于理都应该礼让,不过真的实施起来却也不容易。

“我要是开到马线停下让行了,后边的车都在不停得按喇叭。有一次行至斑马线时,看到路边的几个人已经行至斑马线内,便踩刹车停下让行,但后边车辆的喇叭一声接着一声,当时有一位老太太走得慢,就多等了几秒,后边的车等不及就从旁边超过去了。”一位司机如此说道。

“不过这都是少数,大多时候一大群人闯红灯,你再一让,人就一茬接一茬,到了绿转红,路就更堵了。”

于是很多时候问题就变成了:即便想给助长“中国式过马路”的机会,后面的车也不同意。

其实无论是不该让、不想让还是不能让,究其根本在于行人和车辆很多时候处于对立关系,行人和车抢着过路,毫不客气,车辆无让人意识,行人无遵守规则意识,才会有“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助长“中国式过马路”这么一说,毕竟一旦一方示弱,另一方必定借机强势。

如何破解这个问题?我们想说,杭州经验,值得借鉴。

在杭州的大大小小路上,斑马线前,车辆主动礼让行人,行人快步通过。遇到红灯时,“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也少有发生,遇上行人在绿灯时间内未过完马路的,车辆均会礼让。

讨论一个问题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杜绝这个问题的发生。

解决办法:车辆与行人文明礼让

杭州车辆“礼让”享誉全国,在打造“礼让”品牌的进程中,杭州推行了先“公”后“私”的策略,即:全市“公交车、公共出租车、公务用车、公务员开的车”等“公”字头汽车带头文明出行,以此带动私家车文明出行。

“礼让行人”的文明行动首先是从广大公交司机做起的。

2005年,杭州市公交集团就将“人行横道线前减速、礼让行人”写入了公司规章。

2007年,杭州市公交集团又出台《公交营运司机五条规范》,规定公交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必须减速、礼让行人。尽管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制度规定很明确,但仅靠司机自觉遵守仍难全面落实。

2009年,在杭州“飙车案”发生之后,为确保公交车司机斑马线前“见人必让,让必彻底”,杭州市公交集团派出督察人员上路巡查,对不遵守规定让行的司机,视违规情况扣3到15分,取消其当月300元安全奖;违规扣分满15分者,还加扣3万公里安全行驶里程,根据安全工龄档次下调岗位工资;对一年内违规5次的司机,不仅扣除全部安全奖,还要交200元停职参加公司的安全培训;多次严重违规者,甚至被辞退。在杭州市公交集团实施制度规范、培训教育、考核惩戒、督察巡查等举措之后,斑马线前礼让行人逐渐成为杭城上万名公交司机的一种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为杭城广大司机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树立了标杆。

2009年8月,继公交集团之后,杭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杭州市出租车协会联合发起“千名的哥斑马线前评的士”活动,号召全市“的哥”相互监督,通过加强行业自律来保障民众出行安全。活动中对不礼让行人的“的哥”,将通过“行业曝光台”曝光,并通报“的哥”所在企业,以此作为评比星级出租车司机的重要依据。各个出租车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被曝光的“的哥”采取批评教育、安全培训、扣发奖金等惩戒措施。

在出租车行业协会、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的基础上,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在2010年1月新出台的《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单车考核细则》中明确规定,出租车在斑马线前不停车让行,被查处一次扣10分。由此,广大出租车司机也成为杭城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典范。此后经过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公交车、出租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举动,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和赞誉。

随后,杭州10万户家庭签订文明出行自律公约,使更多的私家车也逐渐养成了文明礼让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组织文明交通先锋队、交通安全引导员、青年和社区居民及学驾人员等在重点时段、路段开展交通文明引导志愿服务,联合媒体开展“路上礼让零意外,品质杭州人人爱”、“礼让斑马线、红灯不越线”等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了“礼让”行列。

杭州市设计了“党政牵头、部门联动、行业参与、媒体助力、全社会发动”工作方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推动实施“礼让斑马线”行动,构建共治共享文明交通环境的工作格局。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媒体的广泛宣传下,一方面,广大驾驶人对交警的管理给予了认可与配合,礼让逐渐成为了无需提醒的自觉;另一方面,反哺广大行人也养成了斑马线前快走的默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甚至在环境的教化作用下,一些外地机动车司机到杭州后也加入了礼让的队伍,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这座城市的品质,让杭州市民和游客深深体会到了这座城市的温馨与安全感。

当一切成为习惯后,2016年3月,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被写入了《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这一地方性法规。由此,斑马线前的礼让行为从倡导的道德风尚固化成为必须恪守的法规条款,真正实现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本义和目的。

多管齐下的综合施策促使文明礼让的良好风尚在杭州主城区蔚然成风,更在杭州所辖各县(市)日渐远播——不仅“礼让斑马线”,还催生了“礼让救护车”、“礼让外地客”等诸多事例和品牌,由此从单纯的“礼让”升华成尊重生命的更高境界,形成了杭州的交通文化。

这不仅是处罚制度的制定,而是每位司机相互感染,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看到斑马线上的行人,踩下刹车已是一种习惯。

总的来说,杭州之所以能当起“车让人”的排头兵,最重要的就是这几个因素:有严厉的处罚、有细致的规则,有声势的营造,有引领的群体,有响应的群体,有积极的反馈,有正面的表扬。

根据杭州城研中心的研究成果,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行人素质提升“四管齐下”。通过近年来持续加强道路通行秩序的科学管理,加大对行人违法交通法规的处罚力度,杭州行人的文明程度已经显著提升。在文明城市的春风沐浴下,行人和车辆不再是对立关系,路权不是通过抢,而是通过让。大家都说杭州司机文明,其实这背后还隐藏着一条信息:杭州行人也文明。

车辆与行人相互礼让的城市交通文明风气,是多年来有关部门、单位、司机和行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已成为杭州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

正因如此,杭州才不必讨论礼让行人是否会加剧“中国式过马路”这个问题。

供稿:何 晨

审核:李明超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