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郑建华:浙江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发布时间:2018-11-29 13:08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18年11月11日,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城市学年会·2018”分论坛之“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主题论坛、第七届杭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暨2018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年会”在杭州城研中心大楼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改革开放40年: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聚焦城市工作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探索城市有机更新视野下遗址保护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之道。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作了题为《浙江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报告,现将发言要点概述如下。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赞同,足见这一主题在当前的文物保护管理实践中已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今天的发言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浙江考古遗址资源状况;二是浙江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三是思考。

一、浙江考古遗址资源状况

浙江省陆域面积非常小,但文物密集度非常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在全国排名第五,位列陕西、山西、河北、河南之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00余处,市县一级文物保护单位5000处以上。最近十年来,浙江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上所呈现的局面,无论从工作的难度、社会的共识还是领导的重视程度来说,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05年修订的浙江省文物保护条例确定了一个指标:占地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要先考古再建设。这一规定的执行力度虽然参差不一,但文物部门一直在坚持,并在最近一轮的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中,在浙江省发改委和浙江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支持下,顶住压力坚持保留了下来。因为这一基本政策的执行,浙江产生了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有一大批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来自于浙江省。

二、浙江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浙江优先抓好价值突出、面临威胁或发生破坏最为严重的大遗址保护工作,通过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全面保护和环境整治,使原来脏乱差的遗址环境成为引人入胜的考古遗址公园,让考古遗址使人们生活更美好。总体思路是:不是简单地将文物保护与遗址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视为一对矛盾,而是在有效保护遗址的前提下,对遗址所在区域各方面资源实施整合,将遗址保护展示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居民生产生活改善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实现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

国家文物局借鉴国际做法,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浙江省目前为止正式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是三个: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此外,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的有两个:嘉兴马家浜和安吉古城。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最早,其实还没能真正意义上按照考古遗址公园来运行。其原因就在于,良渚遗址还没有完成申遗工作,如果我们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推进得太快,在尺度、分寸的把握上掌握得不准确、到位,可能会对申遗造成负面影响。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宁波慈溪市,它的周边没有什么工业,周围都是青山绿水,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有其环境的优势。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当初在定位时存在较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该遗址离城区较远,没有建设的价值。经过耐心解释和积极争取,也经得国家文物局同意,最终确立建设考古遗址公园。

浙江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思路的引导下,推进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鼓励市、县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逐步形成完善的考古遗址公园体系的思路。浙江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第一批确立8个,分别是:上山遗址、马家浜遗址、毘山遗址、曹湾山遗址、安吉古城遗址、大窑龙泉窑遗址(已公布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南宋皇城遗址、吕祖谦家族墓。第二批确立7个,分别是:河姆渡遗址、下汤遗址、罗家角遗址、好川遗址、庄桥坟遗址、嘉兴子城遗址、吴越国王陵遗址。

三、几点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从挖掘文物,到回迁保护,到考古遗址公园及相关配套建设,我们的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经历了不断发展的历程。近年来,浙江开展的省级遗址公园探索,证明遗址公园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改善居民的人居环境,甚至可以带动所在地区域的发展。当然,当前文保工作面临的困难也不少,如资金保障问题、统一指标问题、专业人才问题等。良渚古城遗址在申遗成功以后,要迅速把公园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对于临安城遗址,要全面铺开存在一定的难度,可以选择在局部先做突破。

供稿人:刘达开

审核人:王剑文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