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如何振兴?
  发布时间:2019-03-22 10:14   来源:城市怎么办

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断言:“(现代性)迫使一切民族在惟恐灭亡的忧虑下采用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简言之,它按照自己的形象,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它使乡村依赖城市,使野蛮和半开化国家依赖于文明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依赖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依赖于西方。”时代发展到现在,“东方依赖于西方”已难成事实,但“乡村依赖城市”依然存在。一切民族和社会的发展,都无法摆脱城市化的道路;农村依附于城市,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资源要素向城市聚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面貌大为改观,进入新世纪以后蓬勃发展,日新月异。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具世界级规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在世界城市排名中不断争先进位。与此同时,农村的发展面貌也有显著变化,但从乡村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生态而言,“小进也是退”,远远跟不上城市的步伐。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但最能体现改革开放成果的,是城市。

从改革开放开始,随着农民大量进城务工、城市扩张“吞并”周边乡村,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广大乡村的自然村大幅度减少。面对乡村发展的形势,从2004年起,中央每年一号文件都指向三农,关怀之殷、用心之力,不言而喻。从新世纪初的“三农”,到新农村建设,再到近些年的精准扶贫,对广大乡村来说,追赶城市发展的奔跑从未止步。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

对于乡村发展的未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室副主任伍振军作了两个归类。第一类是资源禀赋较差,发展环境相对恶劣的乡村,人口和劳动力大量外流不可阻挡,这类农村的将来,难以振兴,最大的可能是逐步消亡。事实上,几十年发展下来,自然村已经大幅减少,已经证明了这一类乡村的宿命。第二类是资源禀赋较为充足、发展环境较好的乡村,人口和劳动力、农村空心化可以只是相对的现象。政府通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外出劳动力回流,提供人才支撑,完全有可能促进发展。我们要着力振兴的乡村,正属于这一类。全国各地的实践,也在用行动日益证明这一点。

关于人才振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产业的兴旺,生态的宜居,文明的乡风,有效的治理,都要落实到人的身上。

近些年,各大城市想方设法推出“抢人”政策,面向全国吸引人口流入。在生育意愿持续低迷、人口出生率低位徘徊的今天,“抢人大战”不但不会消弭,只会愈演愈烈。得人才者得天下。2018年,西安拿出别具一格的雄心和气魄,一年增加人口73万。某中部城市甚至放出“狠话”:“不管什么人,只要是人来都欢迎”。疯狂“抢人”的背后,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有人才有发展,有人才有一切。

与城市相比,乡村自然没有抢人的优势。但值得关注的是,一批新的乡村人口正在形成,他们将构成乡村振兴的主体。据农业部发布《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达到1500万人。所谓新型职业农民,不再单纯延用传统的种植方法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他们用现代的生产技术、规模化的种植养殖、优势的农产品打造,推进乡村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成立合作社,集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拓展上下游产业链,用无人机对农林植物进行保护作业等,都体现了他们作为农民的“新型”二字。而他们的来源,很多都来自于城市向乡村的回流。

关于文化振兴。实现乡村振兴,不能一味地搞农家乐、搞民宿,而要做文化的文章。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要找出村落中的文化灵魂,挖掘传统村落中的好故事,让后人对其历史有深刻了解,扩大社会认知。在河南济源,挖掘当地商山四皓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大型情景剧《商山四皓》,成为乡村振兴的热点。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秀山村建设“乡村音乐厅”,由文化志愿者(艺术教育家)给农村孩子上音乐基础课。在安徽铜陵,当地举办“大地田原艺术季”,用美食、雕塑、彩绘、音乐、诗歌艺术,以艺术助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关于产业振兴。乡村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要有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需要政策、科技、资金等多重要素资源聚集。近期,国家发布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措施,覆盖台州市仙居县淡竹乡95%的民宿,给“民宿兴村”带来新的生机。在河南南阳,利用农业科技,催生从种到收全程负责的“大田管家”,实行土地托管,提高产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对于金融,不少地方在强化金融保险支农,创新金融信贷产品、贷款担保方式,借助金融资本,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

关于生态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广大处于山水之间的乡村而言,这句话显得尤具真理。发源于浙江的河长制,已经推向全国,覆盖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100万名,乡村的每一条河流,都有了自己的河长。在安徽,治理巢湖守护绿水青山,精准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在济南,部分地区“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村内塘沟、畜禽粪污,改变不良居住习惯),对生态振兴进行了自己的探索。

关于组织振兴。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既要促进乡村基层组织的自治,也要促进乡村基层组织的规范高效运行。近年来,杭州市落实中央和省、市乡村振兴决策部署,以清廉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明确乡村组织的权力清单,通过强化监督,清廉公约,为清廉乡村树起纪律屏障,促进乡村基层小微权力规范运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乡村振兴在路上,以上所举甚微,所知甚著。新型城镇化持续高速发展,而振兴的乡村,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诗和远方。

供稿:刘达开

审核:王剑文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