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王少媚: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再生历程
  发布时间:2018-11-30 13:32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18年11月11日,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城市学年会·2018”分论坛之“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主题论坛、第七届杭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暨2018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年会”在杭州城研中心大楼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改革开放40年: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聚焦城市工作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探索城市有机更新视野下遗址保护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之道。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总工程师王少媚作了题为《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再生历程》的报告,现将报告要点概述如下。

2017年,国家住建部把杭州纳入为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针对试点工作,我们主要着力于六大方面任务:一是开展普查确定、建档挂牌工作,实现保护全覆盖。二是夯实技术支撑,提升保护利用管理水平。三是创新利用路径,培育多种类型的活化利用成果。四是拓宽资金渠道,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五是优化审批流程,积极推进保护利用进程。五是整合一切资源。六是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保护利用联动合力。

杭州能够把历史建筑保护下来,主要是基于以下几大做法:一是建章立法,法制保障,实行“部门联动、城乡统筹”多层级保护管理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筹措资金机制、“优化流程、联合会审”的科学合理审批制度。二是应保尽保,全程监督,建立“四制一库”抢救性保护机制、“全寿命”管理机制。三是一幢一策,综合整治,实行多层级技术指导,科学定级、分类保护,项目带动、综合整治。四是科研先行,技术支持。五是多元活化,合理利用。六是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专家咨询、业主主体、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联动机制、保护利用长效激励机制。经过多年的保护利用,成效不断彰显:杭州主城区延续了城市文脉,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同时还实现以城带乡、融合发展。

历史建筑要活化,原有建筑功能不能随易改变,可以通过商业开发达到新的文化创意模式,可以进行文化展示,实现多元活化。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的成功经验,是把文脉保护、民生改善、城市有机更新有机融合起来。历史建筑保护始终要和旧城改造以及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在保护城市文脉和城市机理的大前提下,改造和提升建筑对城市的服务功能,增加城市历史的发展厚重感。要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互利共盈的模式,让群众、企业、政府三方能够共赢。要让企业在城市历史建筑保护过程中,在优化城市功能、补齐城市短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供稿人:刘达开

审核人:王剑文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