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城市学年会·2018”分论坛之“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主题论坛、第七届杭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暨2018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年会”在杭州城研中心大楼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改革开放40年: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聚焦城市工作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探索城市有机更新视野下遗址保护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之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教授作了题为《南宋四川的军事城邑》的报告,现将孙华教授发言要点概述如下。
自从高句丽山城、五女山城、丸都山城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2015年,西南土司的三处山城遗址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外,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还有重庆合川钓鱼城这样的典型山城遗址,并且已经启动了申遗工作。山城作为中国很重要的一类城址,已受到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从城市选址来说,山城属于与平地城相对的山地城。从城市功能来说,它更加突出防御功能,属于与政治城市和经济城市并列的军事城市,四川抗蒙的山城同时也是建置城市。南宋末期,随着蒙古大军侵入四川,占据了包括四川首府成都在内的半壁河山,为了守住四川这个南宋王朝疆土的上游屏障,南宋王朝加紧了四川地区的防御部署,开始利用山河之险筑城设防,从而建成了以山水城池为点,江河为线,点线结合,相互策应的军事防御体系。宋元亡后,山城悉数被毁,成为遗址。
一、南宋四川山城的体系
南宋地方政权根据当时形势,在山水险要处,构筑大量山城,将地方军民迁入,形成南宋四川山城体系。其营建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蒙古兵突入以后,各地地方官员自发修筑了一些保民固守的据点,白帝城、合川钓鱼城即始于这一时期。第二阶段,余玠就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后,在全川范围内营建了八个最主要的山城,把府州迁入,形成了支撑四川政局的所谓“蜀中八柱”。这一时期的山城主要位于长江北侧的岷江、沱江、嘉陵江和涪江、渠江上,沿江分布,连点成线,大大强化了四川内部的御敌能力。第三阶段,从1258年至南宋灭亡,四川的山城防御体系已经萎缩到长江干线一带。
二、南宋四川山城的层级
宋元之际的四川山城,按照行政级别可划分为制司、路、府州军监、县四级。制司一级的山城即重庆城。次则为路司及戎司所驻山城,南宋四川军政当局以四戎司(金戎司、利戎司、勉戎司和兴戎司的军队)和三安抚司所驻山城作为整个体系的主干。在这第二级山城里,合川钓鱼城最为关键,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次则为府州军监山城,是南宋四川地方的基石,数量最多。末则为县级山城,为数甚少。
三、南宋四川山城的类型
第一类是山顶型,又分平顶型和斜顶型两类,前者如重庆万州天生城,后者如四川剑阁苦竹隘。第二类是山坡型,沿江不少山城皆属此类,特点是不易防守。第三类是半岛型,易守难攻,故为数众多,重庆城是此类典型。第四类是岛洲型。第五类是复合型,即有些山城实际上不止一种地貌,如合川钓鱼城既是半岛城,又是山顶城。
四、四川山城的申遗
四川山城影响到了南宋的历史走向、影响到了日后西亚和北非格局,意义重大。作为四川山城典型的重庆合川钓鱼城,目前保护状态良好,其中有七个宋代城门保护甚佳,是目前仅见的宋代城门,可见其价值意义之重大。钓鱼城正在申遗。我们认为,体系的价值和意义超过了单体山城的意义,钓鱼城的申遗工作应该联合更多城市共同开展。建议将沿江的几座重要城市如神臂城、合川钓鱼城、天生城、白帝城等串联起来,可一举囊括制司城、安抚司城、戎司城、府州城等四种类型,这对于四川山城的保护、利用、申遗,都将因为形成体系而更加有利。
供稿人:刘达开
审核人:王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