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规划研究座谈会在杭州城研中心举行
  发布时间:2019-03-06 15:32   来源:城市怎么办

2月24日,围绕《余杭区接轨大上海概念性规划》、《良渚遗址综合保护概念性规划》课题研究,余杭区规划研究座谈会在杭州城研中心举行。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杭州城市学研究会会长王国平出席座谈会。中共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俊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宏,副区长许玲娣、於卫国等领导,区委办、区府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杭分局、瓶窑镇以及杭州城研中心研究二处、五处、南宋文化研究院相关人员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杭州城研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江山舞主持。会议听取了相关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汇报。

张振丰讲话。他首先对王国平理事长长期以来对余杭区规划、建设的关心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余杭区城市发展正处于新一轮的大开发、大建设。2018年余杭区实现生产总值2312.45 亿元,增长11.2%;完成财政总收入623.8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36.38 亿元,分别增长23.8%和20.1%,主要指标持续位居省市前列。当前全市围绕“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的决策部署干的热火朝天,余杭的发展也亟待进一步明确方向、厘清思路。要进一步确立“余杭发展一天都等不起”的紧迫感,抓住余杭区接轨“大上海”、创新立区、环境立区、民生优先等重点工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清新形势、理清新思路、确立新目标、实现新发展。要进一步落实“五大余杭”、“三个全域”、“五场硬仗”,以“五大余杭”为引领,推进全域创新策源地、全域美丽大花园、全域治理现代化“三个全域”建设,打好创新体系建设、城乡环境治理、良渚申遗推进、“三合一”企业淘汰、公共服务提升“五场硬仗”,坚持规划先行和改革先试,加快实现余杭“东部崛起、中部兴盛、城西腾飞、西部富美”的目标。要进一步研究良渚遗址综合保护、余杭区接轨“大上海”等重大发展事项如何破题,一方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背景下,余杭作为杭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亟待全面梳理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产业分工协作、交通高效衔接、生态紧密互动、社会广泛融合的一体化发展区域;另一方面,大城北开发建设机遇背景下,良渚遗址亟待聚焦区域统筹,做优发展规划,全力打赢良渚申遗硬仗,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希冀借助杭州城研中心、杭州城市学研究会的力量,系统、全面的研究余杭区的未来发展。

王国平讲话。他首先衷心感谢余杭区区委、区政府对杭州城研中心、杭州城市学研究会的信任,充分肯定了余杭区委区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争先进位的目标,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发展排头兵。

王国平指出,余杭区接轨“大上海”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007年2月,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大决策;2019年1月,省委书记车俊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杭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真正把杭州打造成为生活品质之城。”现阶段,余杭区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余杭区接轨“大上海”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坚持城市发展为人民、城市发展靠人民、城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效由人民检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做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文章。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路径和抓手是实现“两高”发展目标,其中,高质量发展是手段,高品质生活是目标,也是美好生活的代名词。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指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包括城市高质量发展。余杭区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明晰区域功能、城市布局和产业分工。城市建设方面,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全面推进城市道路、绿化带有机更新;城市产业方面,要走工业高端化路线,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相统一,努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三是坚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战略部署。2007年7月,杭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制定杭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规划的建议》,提出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现阶段,余杭区要紧紧抓住2022年杭州承办亚运会、上海自贸区扩区成为中国最大自贸区等重大发展契机,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以东部接轨“大上海”,带动西部发展,实现“大树底下好乘凉”。破题余杭接轨“大上海”,要以乔司编组站、余杭高铁站、余杭地铁站联合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组团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作用和带动临平副城发展的“增长极”作用。坚持“XOD+PPP+EPC”的发展模式,按照集约节约用地和“一调两宽两严”(“一调”指不违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调整土地使用功能;“两宽”指放宽容积率,放宽建筑高度;“两严”指严格控制建筑密度,严保绿化率)的原则,实施组团综合开发利用,全面承接上海的人口、产业、政策溢出优势。

王国平指出,良渚遗址的保护与发展,要坚持“大遗址公园”理念,做好10平方公里遗址核心区、100平方公里遗址公园区、290平方公里良渚新城城市组团区的文章。10平方公里遗址核心区要实施绝对保护,同时确保原住民特别是拆迁户利益,让原住民成为良渚遗址综保工程的最大受益者;100平方公里遗址公园区,是缓冲区和建设控制区,要通过建设遗址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特别是发展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途径进行适度利用,让大遗址公园成为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实现良渚遗址的可持续发展;290平方公里良渚新城城市组团区要通过大遗址的保护、传承、利用和改革,带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切实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推动城市发展的内涵式提升。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