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成果推介|从“大桥时代”迈向“大湾区时代”——环杭州湾创新中心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4 14:30   来源:城市怎么办

10年前,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慈溪成为浙江连接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黄金通道”。当前,慈溪正以“八八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更高层次的开放整合全球资源,激荡起发展共赢的不息涟漪,凝聚起而行之的更强力量,实现从“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的跨进。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位于慈溪中心城区东北部,包括文化商务区、明月湖板块、万亩畈生态园、科教园区、老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区、商品市场园区等七大板块、20平方公里。作为慈溪“二次创业”主阵地、产业互联网示范区和创新创业新高地,环创中心“七块板”如何变成“七巧板”?如何助推慈溪从“大桥时代”迈向“大湾区时代”?挑战巨大但又势在必行。

一、总体思路

引入“紧凑型城市”发展理念,培育以智慧经济、文化创意、电商物流、先进智造为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按照“一镇三街五城”的空间格局,实现从“建区”向“造城”的历史性跨越。以小家电产业互联网化为特色,糅合区域产业、生态与文化。以 XOD 模式为导向,以 PPP 模式为手段,形成具有环杭州湾创新中心特色的 PPP 推进体系,切实破解创新中心规划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难题,为建设美丽幸福慈溪、创新活力之城再立新功、再谱新篇。

二、主要策略

第一,抓区域规划统筹,引领融合发展方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做到校区、园区、站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协同发展;路网、水网、绿网三网融合、绿色发展。

第二,抓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融合发展动力。着力构建支撑未来慈溪发展的融合型产业新体系。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由“慈溪制造”向“慈溪智造”转型。

第三,抓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融合发展基础。以道路(河道)的有机更新带动城市有机更新理念,统筹抓好地上地下建设,进一步摆布好学校、医院、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谋划 4A 级城市生态景区,推行“公交+慢行”接驳的低碳交通体系。

第四,抓公共服务保障,彰显融合发展目标。按照科学配置、适用为主、适当超前的要求,依据人口规模和构成需求,合理确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分类等级,重点优化项目布局建设。

第五,抓体制机制创新,破除融合发展障碍。一是做实创新中心。进一步明确创新中心规划范围;二是强化环杭州湾创新中心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能;三是市级层面继续通过“平移+代办”模式向创新中心充分授权,使其享有相当于市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四是进一步落实市直部门和有关街道(乡镇)全面支持服务创新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各项制度。

三、重点任务

1.以交通一体化为引领,推进板块间互通互联。以“网络化骨干道路”和“方格式片区道路”相结合的路网系统为重点,努力构建“外联内畅”综合交通新格局。对外打造与沪杭甬等中心城市的 2小时交通圈。对内交通坚持“零换乘”理念,沿区域干道、公园设立慢行系统,通过公交车、出租车、接驳电瓶车、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等串联各板块,增强小镇内部交通的微循环能力。规划按控制供应区、供需平衡区、充分供应区三类设置停车分区。合理配设不同类型的停车设施比例和区位布局,与城市公交系统紧密结合,构筑停车换乘系统。提高慢行交通系统的网络密度,规划提供连续的、安全的步行、车行通道和环境,连通主要的景观走廊、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营造舒适的慢行交通体验。

2.以土地利用为重点,实施“PPP+XOD”发展模式。坚持最大化发挥级差地租效应,实施“PPP+XOD”复合型新模式,在 20 平方公里的创新中心建设中实现资金自求平衡。坚持卖理念、卖规划、卖设计、卖品牌,坚持地变钱、钱变项目和贷款做地、以地贷款、供地还贷“两目标、三步走”。把“政府搭台”与“企业唱戏”有机结合起来,把“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共同推进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

3.以“创客+”为特色,主动迎接“产业互联网时代”。“创客文化+”创意经济:依托文化商务区商务楼宇、老经开区闲置厂房、科教园区农居SOHO 等空间载体,加大对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动漫影视等项目的引进力度,打造成省级文创重镇、省级广告产业园。“互联网+”家电智造:慈溪家电行业要抓住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历史机遇,依托中国质造 G20成员地位,积极配合阿里巴巴中国质造项目,打造“互联网+家电”全国区域品牌。“息壤小城”与湾区经济:坚持从独立创新走向网络、众包创新;坚持从园区创新走向城市创新。建议以湾区经济理念重新修订慈溪城市发展规划,立足各类特色小镇,建设花园式、开放型科技园区,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精品交流空间或众创空间,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新鲜活力。

4.以转型升级为目标,加快推进老经开区有机更新。在增量用地的开发中, 政府可以通过协议出让等多种方式进行用地开发;在存量用地开发中,需要探索政府、业主、开发商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土地开发模式。土地开发强度的确定既要考虑到地块的使用性质、土地的利用效率,又要考虑到更新后功能、业态对城市景观、建筑空间、生态负荷的要求,并统筹兼顾子单元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调整升级模式及改造策略:“退二进三”“优二兴三”,使闲置厂房仓库华丽变身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尚空间,进而使经开区恢复活力、重现生机。功能置换开发模式及改造策略:通过旧工业区块的改造,植入大型居住社区、文化创意、商业娱乐、科教行政等功能。促进新功能的落地与工业文化的延续融合。生态恢复再生模式及改造策略:着手建立老工业更新再利用的生态运作模式,完善生态绿化网络体系和公共休闲空间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供稿人:毛燕武

审稿人: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