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研究动态︱“杨时与湘湖”研讨会在湘湖举行
  发布时间:2018-12-05 15:53   来源:城市怎么办

近日,在湘湖德惠祠、道南书院开放之际,由浙江省萧山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和将乐杨时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杨时与湘湖”学术研讨会在湘湖举行。

研讨会共收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十数所高校及福建将乐杨时研究会、萧山区历史学会等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近百篇。这些论文对杨时的生平事迹、执政理念、教育思想、家风家训以及杨时的历史地位、杨时与湘湖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挖掘杨时文化,对打造湘湖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杨时的思想学说及其与湘湖关系、在新时代的价值和意义等展开热烈讨论,精彩纷呈。厦门大学教授、国学研究院副院长朱人求说,杨时学习之道倡导“以圣人为师”“学始于致知”“知止而力行”,充分体现了其理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境界,在中国思想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乐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将乐杨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肖胜龙说,杨时兼具理学、经济、气节、文章四长,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经济思想、伦理道德观以及情怀操守,都值得认真研究、深入发掘。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曹海花就明代《道南书院录》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述,她指出萧山道南书院均与杨时的关系。萧山区历史学会副会长陈志根说,杨时在萧山任上,完成湘湖开筑和授徒传播理学两件大事,对萧山人文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随着新时代湘湖的开发和建设,还将继续深化影响,传播得更为深远。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今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人。据《萧山县志》载,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杨时任萧山县令。当时萧山县城周围农田易旱易涝,连年受灾。乡民曾多次要求将低田蓄水为湖,以灌农田,但都未实现。杨时到任后,认真听取乡民的意见,率百姓筑湖。湖取名“湘湖”,成湖3万7千多亩,周围80余里,可以灌溉农田14万余亩;即使大旱之年仍然有过半农田可以得到灌溉;而且“湖中多产鱼鲜,又有莼菜,可炊以疗饥”。

供稿人:许国芳〔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

审核人:王剑文 、刘达开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