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名校集团化会不会造成“牛奶稀释”
我们认为有这种可能性,但完全可以避免。要避免这种可能性,各级党委、政府就要尊重学校发展的内在规律,不刮“一阵风”,不搞“一刀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质并举、以质为本”的方针,在名校输出理念、品牌、管理、文化、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当然这种输出是要科学地输出,聪明地输出。比如输出文化,就要“和而不同”。名校集团最终要形成这样的态势:第一,以管理求质量。通过名校理念、品牌、管理、文化、人才的输出,提升教育质量。第二,以质量上规模。在高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办学规模。我们追求的是最佳办学规模,而不是最大办学规模。第三,以规模增效益。以最佳的办学规模来降低办学成本,真正做到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二问:名校集团化会不会造成学费涨价
现在,有人对名校集团化有疑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担心学费涨价。杭州搞名校集团化,恰恰不是搞精英教育、贵族教育。我们对名校集团化提出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从而与精英教育、贵族教育划清界线。当时有人对平民化、普及化的表述有不同看法,认为不规范,过于口语化。但我们认为平民化、普及化的表述针对性强,必须坚持。要克服贵族教育,就必须做到优质教育平民化;要克服精英教育,就必须做到优质教育普及化。现在为什么优质教育的费用过高?为什么择校风屡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校长要乱收费、搞不正之风,而是优质教育供不应求,从而造成优质教育费用居高不下,这才是根本原因。现在很多的讨论没有点破这一点是不对的。这是采取了一种“鸵鸟”政策。我们不能一味指责学校乱涨价、校长乱收费,而要看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就能以最低成本增加优质教育的有效供给,从而实现供求关系基本平衡,釜底抽薪解决乱涨价歪风。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做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使杭州的每一个孩子包括困难家庭、弱势群体子女都能接受优质教育。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实施,乱涨价之风就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杭州老百姓的孩子就能享受到优质平价教育。
要使优质教育真正做到平民化、普及化,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因为教育是公共产品。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在资金投入、校园建设、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要给予优先优惠的政策。新建和改扩建的学校均以行政划拨的方式供地;新建和改扩建的国有民办学校,当地财政应该给予经费投入;为政府分担办学责任,且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较好的民办学校,各级财政要给予适当奖励和补助;对名校集团化办学取得显著成绩的学校和校长,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要建立科学的收费机制,凡归并到名校集团的公办学校不能涨价,一定要按照同级同类的公办学校收费标准收费;归并到名校集团的民办学校和国有民办学校,其收费标准也要报请物价主管部门批准并公示。我们相信,通过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实施,学费不但不会涨价,而且可能稳中有降。
三问:搞名校集团化,杭州有没有足够的优秀校长和老师
这也是家长们担心的问题。教育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要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要逐步提高教师、校长培养培训经费,并建立名师名校长培养培训专项资金。要制定名师名校长基本标准,分类确定培养对象,并实行动态管理;要依托知名高校举办高级研讨班,开展出国考察培训,实行导师制度,加强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和教改实验,定期举办名师名校长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定期考核和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校长,保证这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集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名校在教师选任、调动、培训、评比先进等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对输出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名校,在公办教师的编制和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等方面可以适当增加,输出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的人事关系可保留在原学校,国有民办学校的教师身份和待遇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民办学校中具备教师资格的教师可实行人事代理,并按事业单位人员的政策按时按标准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通过以上措施,最终解决杭州名师名校长短缺的问题,为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王国平 《城市怎么办》(第8卷) 人民出版社
供稿人:姜晓航
审核人:郭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