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王国平应邀为“浙大—义马市党政领导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专题研修班”授课,主题为“打造新型城镇化2.0的思考”,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文科领军人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石敏俊主持报告会,义马市50余名领导干部听取报告。
王国平指出,坚持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就是要处理好“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自转”是内因、是基础,“公转”是外因、是保障。所谓“自转”,是指把整个义马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打造“一体两翼多组团”的城乡空间结构,加快构筑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多层次、多节点、开放型的网络化格局。所谓“公转”,是指义马要通过“规划共绘、设施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土地共谋、社会共享、机制共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黄河金三角区域发展,加快义渑一体化发展,不断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商业、贸易、旅游等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
坚持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就要高度重视“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义马要充分利用TOD模式的集聚效应,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优化布局,一揽子研究并解决高铁线、高铁站、高铁枢纽、高铁组团、高铁经济、高铁时代等6个方面的问题,要以高铁、高速公路为骨干,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衔接为重点,加快建设“高铁新城”,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体系。
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必须以“三化五型”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发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引领高质量城镇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九个转变”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打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城镇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和保障。义马要坚持两轮驱动发展,就要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三门峡市东部副中心和中原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重要节点城市。
借鉴TOD模式的理念,王国平提出了“XOD”模式,即以城市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广义的城市基础设施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经济类基础设施,二是社会类基础设施,三是生态类基础设施。所谓“PPP+EPC”模式,是指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的项目,政府部门在选择社会投资人的同时确定项目的工程承包方,避免了工程建设“二次招标”。“XOD+PPP+EPC”的理论基础是“地租理论”,特别是“级差地租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坚持“XOD”模式的基础上,广泛应用“XOD+PPP+EPC”模式,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土地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形成土地融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之间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关系,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带动土地的增值,通过土地的增值反哺城市的发展,才能有效破解新型城镇化“钱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手续怎么办”等四大难题。
石敏俊教授在总结报告会时说,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以品质驱动城市发展的理念最早由王国平理事长主政杭州时提出,以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念思路值得各位城市管理者学习。王理事长的主旨报告从城市经济理论、城市发展理论出发,提出“七个新突破”,其中级差地租也为李嘉图、杜能等经济学家所研究,核心要点在于级差地租归公,级差地租总和要用来支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报告引起了义马市领导干部的强烈反响,在互动交流环节,王国平就如何理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如何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如何处理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