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
△紧凑型城市
1. 紧凑型城市理论来源
1973出版的《紧凑城市——适于居住的城市环境计划》是最早提出紧凑城市模型的专著,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运筹学学者丹齐格(G B Dantzig)和萨蒂(L Satty)在书中主张的“概念的理想城市”是一座可以容纳25万人口居住、2英里宽、8层高的圆锥形建筑,其内部装备气温调节装置,力求将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的交通距离缩减到最低能耗为止。这一理念出现在石油危机之后,是人们对于能源危机的反思。虽然此方案较为极端,但在这之后,围绕紧凑型城市理论内涵的探讨在各个发达国家之间广泛展开。
△丹齐格“紧凑城市”示意图
1990年,欧洲社区委员会(CEC)于布鲁塞尔发布绿皮书,首次公开提出回归“紧凑城市”的城市形态,其最基本的事实依据就是许多欧洲城市历史城镇保持了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这是居住和工作的理想环境,要通过提高居住密度和增强集中化来增加城市空间的使用效率,认为规划应以实现土地使用的整合化和紧凑化为目的,并从以下五个方面定义了紧凑城市:1.促进城市复兴,中心区的再开发;2.保护农地,限制农村地区的大量开发;3.更高的城市密度;4.功能混合的用地布局;5.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在其节点处集中开发。
2. 紧凑型城市理论
1.高密度开发
紧凑城市理论主张采用高密度的城市土地利用开发模式,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城市蔓延,从而保护郊区的开敞空间免遭开发。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缩短交通距离,降低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气排放乃至抑制全球变暖。另外,高密度的城市开发可以在有限的城市范围内容纳更多的城市活动,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巴塞罗那
2.混合的土地利用
紧凑城市理论提倡适度混合的城市土地利用,认为将居住用地与工作用地、休闲娱乐、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混合布局,可以在更短的通勤距离内提供更多的工作,不仅可以降低交通需求,减少能源消耗,而且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
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紧凑城市理论认为,城市的低密度开发使人们的交通需求上升、通勤距离增大,在出行方式上过度依赖小汽车,从而导致汽车尾气排放过多。因此,该理论强调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创建一个方便、快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从而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这与TOD开发模式相同。
△居住组团级TOD系统、产业组团级TOD系统
研究表明,紧凑型城市化要比蔓延型城市化,土地资源节约20%-45%,道路建设节约15%-25%,给水排水设施节约7%-15%。因此,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来讲,紧凑型城市模式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总体来讲,提倡紧凑型城市,目的是增加建设区和居住区人口密度,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活动,控制城市的尺度、形态和结构及居住系统,从城市功能的集中上获取环境、社会和全球可持续利益。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城市学总论[M].人民出版社,2013.627
2.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Jenks, M., Burton, E. and Williams, K. (Editors), 1996, The Compact City: A Sustainable Urban Form?
供稿人:吴雨馨
审核人:蔡 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