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穿楼”成为网红景观的背后逻辑
  发布时间:2019-03-11 11:50   来源:城市怎么办

对一座城市的印象,往往从进入一座城市的那一刻就开始形成。便捷的交通、干净的车站、有序的管理甚至街道飘过的花香,都能增加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好感。当老百姓的出行越来越依赖现代交通设施,当位移代替脚步,交通体验将成为城市形象的注解。

逻辑一

短视频成为城市形象塑造的载体

当城市的景观审美从感知从山水楼台的静观审美,变成了场景化的流观审美。短视频聚焦现代生活感知下的城市形象,体现物质空间的同时,也在投注个体多项审美中的心理感受。

短视频赋予了民众参与和自我表达的新路径,对城市历史文脉与城市印象进行更立体真实的表达。以抖音为例,重庆轻轨、西安摔碗酒、杭州花海等短视频,通过普通百姓传播走红,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直观感知的新城市印象。

“轻轨穿楼”通过短视频传播,使得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车站成为蜚声中外的“网红车站”。自爆红以来,每天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他们来干什么?无非是看个新奇,体验一把特别。

从外部看,奇特的是“轻轨穿楼”。但当我们翻开它的档案,就要开始感叹轨道交通公司设计者的智慧了。因站点与已规划确定的居民楼地点相同,于是合计之下,双方达成一致,车站与商住楼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采用“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轨道车站桥梁与商住楼结构支撑体系分开设置,有效解决两者结构传力及振动问题。

所以,轻轨与楼房看似一体实际上却互不干扰。与其他站点不一样,在李子坝站,托举轨道的6根柱子埋在下层的房子里,而楼房则像一个盒子盖在上面。所以每当轻轨进站,就像穿越了整栋房子。

整栋楼1楼至5楼是商铺,9楼至19楼是住宅,中间6楼至8楼是轨道交通区域。其中,6楼是站厅,7楼是设备层,8楼是站台层,每层面积约3500平方米,空高约3.6米,列车穿越的长度有132米。

为方便打卡者们,重庆渝中区政府在马路边上搭建了观景平台,还按照“黄金三角”构图原则,为游客找到最佳的拍摄地点——拍摄位置与轨道入口形成33°夹角。如此贴心为民考虑,难怪这座山水之城、活力之城、热情之城,只经过“一抖”,就如火锅一般“红”了。

逻辑二

站场一体化开发成为潮流趋势

如果说“轻轨穿楼”是多年前站场(楼)一体化开发的“小试牛刀”,那么“高铁穿楼”则是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开发的大胆创新。

重庆沙坪坝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TOD项目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商圈,是成渝高铁的重要枢纽节点,也是全国最大规模的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它是全国首例在城市核心区复杂建设条件下,对既有铁路站场改造实施高铁车站上盖,形成站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借鉴日本东京、大阪等地成熟的TOD项目,这个项目采用了在空间使用上朝地下化、再高架化等立体化方式发展。深挖47米,修建一个8层的地下综合空间,将高铁、城市轨道、公交、出租车等诸多交通方式集合一体,让乘客真正实现楼上楼下无缝换乘。

城市综合体有机组合了商业、商务、酒店、居住、文娱、游憩等三种或以上城市功能,建立起多种功能配套的一体化、高效率的建筑群落,以其超大空间尺度、“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高科技集成设施等外在形象特征,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点和制高点。

沙坪坝项目通过无缝换乘设计,实现了交通人流、过境人流与商业中心之间便捷、高效的联系,体现了“以站建城”的理念。铁路和城轨发展影响着城市空间格局,规划建设铁路枢纽要构建客运商服综合体“自我造血”功能,以实现客运站的多维互动与协调发展。

可以想见,待到2020年建成,极有可能“高铁穿楼”将成为另一个与人们出行品质相关的“网红”打卡点。

逻辑三

“多网融合”才能“一网情深”

交通出行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影响生活品质的重要方面。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也是一个有机体。从交通方式角度来看,包括地面公交、城轨交通、铁路、小汽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然而,交通出行往往受制于“木桶原理”,即只要交通网络有一处断裂或者拥堵,便影响整体出行效率。试想,哪怕乘坐高铁享受“骑在飞驰的骏马”般的畅快,只需在烈日下背着大包小包步行几百米换乘体验“被掏空”的感觉,或者在离家五十米处拥堵半个小时,估计你对交通体验的好感顿时全无。

加强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综合衔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提高一体化水平”,是明确的政策导向,更是缓解交通拥堵、方便百姓出行的必然要求。交通网络融合不是简单的“拉拉小手围成圈”,而是要真情融入“深情相拥”。其背后是真正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

交通一体化首先是多种交通方式在衔接换乘、票务服务、运营组织、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推进多种交通方式的一体化,必须处理好技术、利益和体制的矛盾和冲突,避免内耗和无序竞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实现无缝衔接、多网融合,从而提升公共交通资源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益。

具体来讲,规划一张网,以“一张网”为导向,处理好交通专项规划与城市总规、交通专项规划之间的协调同步和衔接优化,从规划源头上为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预留接口和通道。

运行一张图,构建一体化的大都市交通运营组织体系,建立统一的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切实解决“运行分散化、信息难收集、平台多头建、服务不统一”等难题。

出行一张卡,建立运营一体化的票务管理方式,以“一张卡”为载体,实行票制一体化的有机整合,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一卡畅行”。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起,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两网融合”的问题凸显出来。国际经验显示,城轨交通发展并不能大幅度吸引小汽车司机转乘公共交通,这项吸引不会超过15%。城轨交通大部分的客源必然来自于原有的常规公交的分流。

囿于发展历史和管理体制,大多数城市常规公交和城轨交通由不同的运营主体、监管主体负责,两者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导致常规公交与城轨交通“两张网、两张皮”的现象比较普遍。

通过常规公交与城轨交通行政管理一体化、票制一体化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是国内外通行的做法之一。此外,巴黎、新加坡和重庆等城市,通过将常规公交与城轨交通交由同一市场主体经营,变外部协调为内部平衡有效解决了两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问题。以重庆市为例,公交集团和轨道集团整合之前,76.6%的乘客通过步行到达轨道站,由城轨交通换乘常规公交的仅20.3%。2009年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组建以来,着力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到2018年年底,重庆市已有超过60%的常规公交线路与城轨交通衔接,94%的轨道站点出站100米即可换乘公交。

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发展城轨交通的序列。预计到2020年,将有55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相关城市必须“早谋划、早布局”,高度重视常规公交与城轨交通的关系协调、角色转换问题,力求在思想上、政策上、技术上、机制上寻求突破,切实发挥常规公交与城轨交通的协同价值,切实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吸引力和竞争力,确保城市公共交通总体效率、效能和效益最优化、最大化。

【参考资料】

王国平,新编城市怎么办

许成林,“两网”融合才能“一网”情深,中国交通报

许成林,从“手拉手”到“深情相拥”,四个维度深入推动交通一体化,中国交通报

供稿人:李燕

审核人: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