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湖滨路
  发布时间:2019-03-01 14:22   来源:城市怎么办

杭州哪条路最美?湖滨步行街一定排得上号。湖滨路南起东坡路,北至庆春路,西临西湖,东接湖滨商业区,道路全长约840米,宽约6米,与东坡路、平海路、学士路、庆春路等6条道路相交。一面是天下无双的西湖、一面是繁华兴盛的杭城,颇具韵味。

几经整治

2003年10月1日,作为新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推出的新看点,湖滨路作为特色步行街启用,湖滨步行街由此诞生。

1928年的湖滨路

2006年12月,湖滨路为提升品质,开始第一次半封闭维修,于2007年初再次启用;2009年12月5日,杭州市坚持城市道路有机更新理念,对湖滨路进行第5次整修。

改造前的湖滨骑楼

杭州新湖滨骑楼

2019年,商务部印发了一份《关于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要对全国11条步行街进行改造提升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步行街。其中有耳熟能详的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南京夫子庙步行街,还有就是杭州的湖滨步行街,它也是浙江省唯一被纳入本次试点的步行街。以此为契机,湖滨路将被打造成“国家级”步行街,未来将成为整个商业街区的休闲集散中心、时尚发布中心、国际展示中心和文化展示中心。

成功之道

湖滨路之于杭州,如同外滩之于上海,牵动数百万杭州人的情感,定格每年数千万来杭游客对杭州西湖的第一印象。现在的湖滨景区不仅修缮、还原了部分老建筑,还建设了大型音乐喷泉、步行街、河埠头、水上平台,传承了历史又凸显了现代风貌,在这里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历史变迁的文化内涵。

湖滨路的成功之道在于坚持了“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坚持道路有机更新,坚持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支小路、背街小巷“四位一体”,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道路建设及整治工程,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同时按照打造“畅通工程”“民心工程”“生态工程”“文脉工程”“竞争力工程”五位一体要求,坚持以“道路有机更新”带整治、带保护、带改造、带建设、带开发、带管理的“六带”方针,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彰显城市魅力,体现“城市美学”,取得了明显成效。

启示:“城市有机更新”是必由之路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和有机体,“保老城、建新城”是城市文明进步的客观规律,“城市有机更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包括城市形态、街道建筑、自然人文景观、城市道路、城市河道、城市产业、城市管理的有机更新。其中城市道路有机更新是重要内容,其具体路径为:

以民为本。城市道路有机更新要把以民为本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四问四权”,即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充分体现“城市建设为人民、城市建设靠人民、城市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城市建设成效让人民检验”。

保护第一。城市道路有机更新要倡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最大政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的理念,把各种历史文化遗存无一例外地保护下来,当好“薪火传人”。

生态优先。城市道路有机更新要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为手段,通过适度利用实现真正的保护,努力在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实现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文化为要。城市道路有机更新要在规划上注重文化导向,更要在建设中体现文化品位;不仅要注重整体文化氛围,更要注重历史的碎片、文明的碎片;不仅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更要注重发展先进文化。

系统综合。要把城市道路有机更新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来抓,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由点到面、由线到片,系统综合、有序推进。

品质至上。城市道路有机更新,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四高”方针,强调“细节为王”、“细节决定成败”。

集约节约。城市道路有机更新,要重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强调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在集约节约与打造精品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破解四大难题。城市道路有机更新,要在坚持“XOD”模式的基础上,广泛应用“XOD+PPP+EPC”模式,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带动土地的增值,通过土地的增值反哺城市的发展,破解新型城镇化“钱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手续怎么办”等四大难题。

【参考资料】《新编城市怎么办》 人民出版社 2018.12

供稿人: 吴兆克

审核人: 王剑文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