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美,到底什么说了算?
  发布时间:2019-02-28 11:44   来源:城市怎么办

休闲的内涵是生存境界的审美化,也就是说,人休闲的过程,即是将自己的生存境界审美化的过程,休闲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休闲通过各种闲暇时间,休闲活动以及人的休闲状态进行呈现,休闲是一种逐步向人呈现的过程,在过程中,美也在呈现,在休闲呈现的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人在休闲,常常也是在审美。当达到理想的完全的休闲式生活的时候,也就是人的生存境界的完全审美化。

要想体认到美的呈现,当然需要人进行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复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既然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那么,在通常情况下,审美活动就归属于休闲活动,在人的闲暇时间中就更有可能发生审美活动,人在体验到休闲的精神状态的时候,也更能达到一种审美的精神状态。休闲与审美都强调人的自由与超越,这种自由与超越同时也是向人本身的回归。因此,休闲与审美的关系是,审美活动的发生以休闲的呈现为前提条件,休闲的呈现使审美活动得以可能,而休闲的最高境界即是审美的境界。

休闲的呈现并不在乎工作与闲暇的区分,在工作和日常事务的处理中都可以有休闲的状态,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休闲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向人们呈现出来。只是在大部分情况下,休闲更主要是通过闲暇时间,休闲娱乐活动和休闲的精神状态体现出来。美的呈现同样如此,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美会通过各种形式向人呈现出来。但同时,美是一定跟随着休闲的呈现而呈现出来的,没有休闲的呈现,美的呈现是不可能的。美的呈现又是休闲呈现的高级阶段。

因为,无论是休闲的呈现,还是美的呈现,它都需要人的在场,都是向人的呈现,没有人的参与和在场,休闲与美是根本没有意义的,因此,美要向人呈现,必须先有休闲向人呈现,只有在休闲呈现的条件下,美的呈现才是可能的。但同时,休闲的呈现未必就会带来美的呈现,只是说,美的呈现要以休闲的呈现为前提条件。

这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大量例证。例如,当人们打牌的时候,这是在闲暇时间人们从事的一种娱乐活动,通常,人们通过打牌会收获身体的放松,也会从打牌中获得一种乐趣,但不一定会收获美的感受。但是,当在玩牌的过程中,一个人用很糟糕的牌赢了所有人,我们在欣赏他的牌技的同时,会不约而同地说,打的漂亮。这个时候,我们在对某人娴熟的牌技的欣赏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美的体验,这是对这个人打牌技术的一种审美活动,我们从中不仅收获了乐趣,更体味到了一种技术操作之美。这种技术操作之美是以休闲的呈现为前提条件,并且又通过一定的作用条件而产生,需要有某个人技术高超,需要打牌者懂得欣赏,需要每个人所拿的牌能够有利于发挥出某个人的高超牌技等等,最终才有针对牌技的审美体验。因此,休闲状态的最高层次是审美状态,休闲呈现的最高表现是美的呈现。通过以上论述可知,审美活动是离不开休闲的呈现的,休闲也因审美活动达到更高的阶段。

从中可以给予我们许多启示。首先,在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得了更加富裕的闲暇时间,有了更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工作环境与工作类型也更加偏向休闲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强调休闲中的审美活动以及在休闲中进行审美教育。席勒认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叶朗先生同时认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满,也就是学会体验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味的、有情趣的人生,对人生产生无限的爱恋、无限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他们都强调了美育对于个人感情和人格培养的极端重要性,而美育是脱离不了审美经验的积累的,而审美经验是在审美活动中积累的,审美活动是以休闲的呈现为前提条件的。按此思路,我们在发展和享受休闲的同时,不能忘记休闲背后的审美意义以及对于个人的审美教育意义,应该以审美的意义为指导,在社会层面,更好的规划和发展休闲娱乐活动,在个人层面,更有价值的度过闲暇时间和从事休闲娱乐活动。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我的休闲心态,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日常的休闲娱乐活动中,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机会发现世界之美,人生之美,才更有可能通过欣赏美的呈现,收获更多有意义的人生体验。也才能对于人生和整个世界有更加丰富的认识和更加乐观的心态。

【参考资料】

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p28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张玉能.北京:译林出版社,2009.

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06.

供稿人:陈竞

审核人: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