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三城同创”,关键何为?
  发布时间:2019-02-15 15:07   来源:城市怎么办

-THE FIRST-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城同创”,的确“高大上”。关键问题 是:老百姓有没有获得感?会不会是一阵风?

如果不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创建工作往往会出现走过场、打突击、做面子的形式主义,上级一声令下,下面就召开“紧急会议”,然后连夜加班做资料、冲洗街道、警车到处巡逻贴罚单、文明劝导员四处奔走,高潮时轰轰烈烈“美如画卷”,但是过后总是回潮“江山依旧”,城市又回到了最初的起跑线。运动式的工作方式,不仅不能真正提升文明程度,还使老百姓对创建产生抵触。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老百姓往往从这些身边小事来感受生活的便利舒适度。这些细节,也才是创建工作的重点。

关键招数是什么?答:抓“城市管理”。

为什么?答:一座城市可以三个月不搞建设,但绝不能三天不抓管理,否则这座城市就会变成一座臭城、死城。

怎么办?答: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以清洁卫生工作为突破口,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

2019年2月14日上午,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王国平应邀为“江西省九江市‘全市领导干部新春大讲堂’”,作《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关于杭州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报告,九江市委书记林彬杨等200多位干部听取讲座。

-THE SECOND-

九江,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近年来九江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增幅均位居江西省前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江西省第二。2018年,一场三城同创的攻坚战为九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九江市长江二桥

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九江市进行过一次深入的“家底”摸排,发现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九江市离成功创建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管理不够精细;市民行为不够文明;社区建设不够到位;窗口服务不够规范;公益广告不够充足。“三城同创”,首先就要合力解决这些问题。

九江市委书记林彬杨指出,创建达标的过程本身就是发展提速的过程,就是民生提质的过程。我们开展“三城同创”,不是单纯地为了拿奖牌、争荣誉,而是要努力创造更整洁有序的市容、更舒适宜居的环境、更畅通便利的出行、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更文明礼让的风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THE THIRD-

杭州,是一座传统资源小市,缺地矿资源、缺港口资源、缺政策资源、缺项目资源,但同时又是一座环境资源大市。在传统工业时代,缺地矿资源、缺港口资源绝对是城市发展的瓶颈,但在后工业化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发展受地矿资源、港口资源制约越来越小,而受环境资源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于杭州来说,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杭州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

1958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杭州亲自起草了《中央关于在全国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向全国发出了“除四害,讲卫生”的号召。同年1月5日,毛主席视察上城区小营巷,对小营巷卫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可以说,50多年前毛主席就对杭州提出了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要求。2003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总书记到小营巷调研卫生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清洁杭州”工作,并要求把这件事办好,要“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

体制重于技术,环境重于政策。只有一流的环境,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创办一流的企业。抓环境,就要从“清洁、清静、亲水、绿色、无视觉污染”等这些琐事、烦事、具体事、平常事抓起。这是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成功做法,也是这些年杭州实施“环境立市”战略的经验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抓清洁,就是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就是抓城市综合竞争力。

-THE FOURTH-

与多数创建城市一样,九江面临着创建工作的诸多难题:一是市民素质提高难。市民素质的提高、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日积月累、久久为功的过程,需要反复宣传教育和耐心引导,短时间内难以养成。二是持之以恒难。创建工作一个周期为三年,且每年都要进行实地测评,三年的综合成绩决定创建的成败。创建中,硬件设施多则一年半载、少则十天半月就可以得到改善,但城市管理单靠“一阵风”、“突击战”是万万不行的,需要在常、长上不断下功夫,而这就是难点之所在。三是资金保障难。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的配套,这些都需要很大的投入,南昌县三年创建累计投入资金近百亿元。地级市创建的主体在区一级,而九江五个区的综合实力普遍不强,资金保障有一定难度。四是合力共为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不是哪个单位一家的事,更不是宣传部(文明办)唱独角戏就可以实现的。

杭州的经验之一:五条原则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作为民心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形成上下一心、部门联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领导抓、抓领导,重点抓、抓重点,反复抓、抓反复。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原则,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管理机制,突出城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在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责权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严管重罚,综合治理。按照“依法治市”的理念和要求,严格依法处罚影响城市市容和管理秩序的行为,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市民行为。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制的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效率。

——标本兼治,重在长效。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清洁杭州”问题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将整治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转化为长效管理机制。

——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清洁杭州”问题,扩大市民的参与面,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环境生活品质。

杭州湖滨路绿化带景观

杭州的经验之二:五大标准

——清洁。坚持从严、依法、人本、长效、精细管理,健全道路、街巷、社区、农村清扫保洁制度,实行道路分类保洁管理,推动清扫保洁从主要道路、支小路和“窗口”地段向背街小巷、从主城区向城郊结合部、从城郊结合部向农村延伸,从人工清扫向机械化清扫迈进,从地面保洁向立面、水面保洁拓展,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全覆盖。

——清静。治理企业噪声污染,控制道路交通噪声,降低施工作业噪声,控制社会生活噪声,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

——亲水。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滨水地带生态修复和开发建设,实现“水环境改善、水生态良好、水循环正常、水安全保证、水资源充足、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展示“五水共导”(湖、溪、河、江、海)城市特色,营造亲水的生活环境。

——绿色。以生态建设为抓手,“见缝插绿”、“包种包活”,将绿色引入城市,将城市融入绿色,形成多样化、高品质的绿化生态系统,让老百姓“开门见绿”,营造绿色的生活环境。

——无视觉污染。实施强弱电杆线“上改下”,提升“亮灯”品位,规范户外广告管理,完善城市标志标识,治理“五乱”现象,遏止违法搭建、倚门设摊、占道经营,营造无视觉污染的生活环境。

杭州的经验之三:“四有”保障

——解决“有钱办事”问题。杭州始终坚持“城市管理投入是一种生产性投入,而且是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投入”的理念。从2004年开始,杭州市明确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5%,建立城市管理专项资金,市、区两级财政都单独建立了城市管理专项经费预算,做到“实报实销”。

——解决“有人办事”问题。在管理机构上,市级层面成立了城管委,各城区也成立了相应部门。在人员配备上,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执法队伍,实现了市、区两级城管执法队伍从事业编制向参公编制转变。

——解决“有房办事”问题。杭州坚持新建一批、置换一批、改造一批、租赁一批“四个一批”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配备各级城管工作用房,切实解决好城市管理“有房办事”问题,进一步提升城管执法效率和服务能力。

——解决“有章办事”问题。杭州已经出台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城市河道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实施“亮灯工程”、打造“数字城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城市依法管理提供了法规政策保障。

杭州南宋御街“有机更新”

创建工作,百姓是否真的得到实惠?来看杭州“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一项举措“开展四大改善工程”所取得的成效吧:

1、背街小巷改善工程。2004年,杭州启动了深入到城市肌理的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给城市的街角巷尾来了一次“大换血”、“大整容”。至2012年,累计改善背街小巷3053条,总长度近800公里,受益群众313.5万人,受益单位近2万家,市民满意度达到98.3%,被老百姓誉为“家门口的民心工程”。

2、庭院改善工程。2007年,杭州启动了庭院改善工程。按照百分之百入户调查、百分之百建立民间改善办、百分之百坚持重要原部料公开招标、百分之百全员培训、与其它重大工程有机结合等五个方面的要求,至2012年累计改善庭院1048个,受益群众70余万人。

3、危旧房改善工程。2007年,杭州启动了危旧房改善工程,使3万户、10万名老城区危旧房居民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老房子保护的最大受益者。危旧房改善坚持“四问四权”(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五保、四集中”(保质量、保进度、保安全、保稳定、保廉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领导精力)。至2012年,累计改善危旧房5484幢,总面积达177万平方米,改善了城市形象,延续了城市文脉。

4、物业管理改善工程。2009年初,杭州从“配套设施、公共保洁、秩序维护、停车管理、设施维保、绿化养护、道路保养、维修服务”等方面着手,正式启动了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至2012年底,全市共完成物改工程项目301余处,涉及老旧住宅5923余幢,推行社区化准物业管理面积约1877万平方米,惠及住户25万多户。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那么,所谓“三城同创”,就应该是以创促建、以创促管,提高城市品位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真正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供稿:王莉萍

审改: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