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市实验学校:让孩子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中)
  发布时间:2019-02-01 16:16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18年11月11日,在杭州城研中心教育平台举办的“改革开放40年:‘钱学森之问’主题论坛”上,上海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副理事长王玮航为大家揭开学校神秘的面纱,从六个方面解读学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具体做法。

上海市实验学校前身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实验班”,隶属于上海市教委,实行小学、初中、高中十年一贯制弹性学制,是一所集教育、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作为上海家长口中的争相想让孩子就读的“最牛公办学校”,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教育实验研究在国内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领域一直保持相对领先地位,实验特色独树一帜。

坚守立德树人导向

构建小初高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从核心价值观出发,建设公民主题教育、校园节庆、社会考察、团建活动、国际交流等系列德育课程。在活动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获得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广泛参与和认同,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营造共荣、共享、共创的育人环境;通过全员德育导师制、班主任专业发展、建立家长德育资源库,全方位打造育人队伍;通过改革评价方式、落实高中综合评价、评选有影响力学生,探索德育评价改革。三手齐抓,形成育人的核心价值。

尊重个体差异

以“护长容短”的情怀培养个性化学生

我们校长提出“护长容短”,不同于平常所讲的取长补短。如何保护孩子的长处,并且对短处有相应的包容?如何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用“护长容短”的眼光与胸怀来发展我们的学生?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案例,有一位学生非常喜欢写网络小说,他以每天2000字的速度,上传了近10万字的玄幻小说《苍猎》。他一开始只花很少的时间,后来越写越痴迷,成绩下降,高中很多门不及格,数学、物理、化学基本上放弃,但是写作方面确实有特长。我们学校做了什么事情?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就给他一个创作假,给他特需课表,这个特需课表是针对他个人的成长,哪些时间在学校上课,上课时间补哪些内容,还有一些时间是给他在家里面做创作。他用一年的创作假完成了他的新书,这是他的新书发布会的情景。两年以后,他被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录取。这样的孩子特长很明显,但是短板也很明显,怎么来做?我们通过特需课程来做。

还有一位同学非常有特色,根据小学老师在个性卡中的记录,他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一年级美术老师记录,他在卡通画绘画方面非常有天赋,很容易画好;三年级的时候又有这样的记录,说明孩子在艺术方面有特长。这样的孩子在初中就可以制作非常精美的PPT,当时我们学校的老师对外发言有时候叫他做,他做的要比我们的专职老师做的好。这样的学生确实很特殊,他不听讲,又用批判的眼光看很多的事情,上课的时候经常捣蛋。所以我们也给他一个特需课表发挥他的特长。他在这方面确实有特长,如果给他相应的学校课程文本,他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做得非常专业。这些都是他参加网络比赛的作品,我们学校给他找了相应的老师进行相应的辅导。在2012年,他被评为有影响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怎么调动他的积极性?因为他在美学、设计方面有非常独特的见解,学校给他十万元,让他作为一个设计师设计学校的建模中心,这块工作我们就交给他。这个建模中心,就是王可达来设计的,作为他的特需课程的完成内容。在毕业典礼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十年的实验生活是美好造就了成功,而非反过来成功带来了美好。他感觉在这样的学校当中,他的很多想法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实现。在十年级毕业的时候,他发表了一个演讲叫“知美向处,向美而生”。实验学校一直说的“向美而生”这句话就来自这个学生。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这样一个孩子的变化,从学校的角度来讲,我们通过相应的课程对一个孩子进行跟踪的观察和培养。我们有很多像这样比较成功的案例,所以我们叫护长容短。

(根据上海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副理事长王玮航在“改革开放40年:‘钱学森之问’主题论坛”上的主旨报告整理,未完待续。)

供稿人:林玥玥

审核人:郭宸宇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