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吴山景区综合整治工程篇
  发布时间:2018-12-19 09:05   来源:城市怎么办

吴山俗称“城隍山”,是西湖南山延伸进入杭州城区的尾脉。春秋时期,吴山是吴国的南界。山顶的城隍阁高41.6米,是连地下共七层的仿古阁楼式建筑,炫煌富丽,融合宋、元、明殿宇建筑风格,大处着眼,细处勾勒,兼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吴山是杭州最具平民特色的景区,自古有五多: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寺观多、民俗风情多、名人遗迹多。尤其是自南宋绍兴九年(1139)城隍庙迁移至吴山以后,每当春节庙市麇集,江湖游艺百戏俱陈,自螺蛳山蔓延至十二生肖石,熙来攘往,市肆相望,洋洋大观,美不胜收,连金主完颜亮也作《南征至维扬望江左》诗冀望:“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千百年来,伴随着杭州城市的兴衰演变,吴山积淀了不同时期大量的历史文化,山上山下不但风景优美,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吴山景区内共有46处景点,分为河坊街景群、伍公山景群、城隍阁景群、阮公祠景群、三茅观景群、革命烈士纪念园区、云居山风景林、贺家山风景山林区等景观区块。

吴山景区综合整治工程2006年至2008年分三期实施,包括伍公山景区、阮公祠景区、三茅观景区三部分,旨在保护山林环境、古树名木,处理好建筑与环境、民俗活动、景观空间关系,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及石林景观,使吴山三茅观景区与伍公山和阮公祠景区一起成为观光、游乐、休闲,雅俗共赏的文化旅游景区。在一、二期综合整治中,坚持保留“大碗茶”,不增加老百姓活动成本、不挤占老百姓活动空间、不减少老百姓活动内容,让普通百姓上得了吴山、游得起吴山,实现了“还山于民”;恢复了吴山庙会活动,展示民间的绝技绝活和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及传统中医中药,再现了历史上吴山庙会繁华景象。伍公山景群得到了彻底整治,阮公祠得以恢复。吴山景区综合整治三期工程规划范围17.4公顷,恢复三茅观景区是重中之重。三茅观原名“三茅堂”,为祭祀汉时得道成仙的三茅真君而建。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因东都旧名,改称“三茅宁寿观”。三茅观是明朝名臣于谦幼时读书处,著名诗作《石灰吟》就是于谦在三茅观读书时写下的。三茅观后曾筑有七十二瑶台,遍植桃花,春时郊祭,有“瑶台万玉”之称,为“吴山八景”之一。抗战时三茅观为日军拆毁,但规模较大的遗迹保存至今。吴山景区三期综合整治除恢复三茅观主景区外,还包括修复瑞石古洞区、泼水观音民俗文化区、摩崖石刻石林区、乾隆用于镇火的“坎卦坛”、祭祀唐节度使汪华的汪越公庙遗址、石佛院造像、仁圃桃园遗址、江湖汇观亭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存。

参考文献:王国平《城市怎么办》.人民出版社

供稿人:吴兆克

审核人:王剑文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