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研究︱专家型城市管理的四大立足点
  发布时间:2019-01-14 10:39   来源:城市怎么办

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既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改善人们的生活创业环境,又要通过公共治理和城市管理发挥这些设施的最大效用,做到在高效的管理中建设城市,在蓬勃的建设中管理城市。

(1)尊重发展规律:这是我们能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前提。城市与经济发展两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而大搞“造城运动”;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生态空间、建设空间比例失调,环境容量就会下降,环境污染就会加重。不能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就做不好城市工作。

(2)破除速度崇拜:很多地方来不及评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争喊“一年成名,三年成型,五年成城”搞开发,环球西安中心、沈阳绿岛体育中心、郑州黄河路文化路天桥等“短命建筑”令人扼腕叹息,[1]每年国内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的浪费超过4600亿元。城市需要积淀、生长和繁育,出于政绩需要追求短期效应,只会导致城市供需失衡。

图:拆之前的黄河路文化路天桥

(3)坚持中国特色:盲目山寨、贪大求洋的心态导致奇葩建筑层出不穷,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但是,“洋郎中”治不了本土病,我们更应探索基于中国现实环境和本土文化的规划理论。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图:杭州·小河直街历史街区

(4)强调统筹理念: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从统筹三大结构、三大环节、三大动力、三大布局、三大主体的角度,阐释了未来城市建设的思路,指出要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传统的城市管理,由于分工过细、职责交叉,各自为政、推诿扯皮问题突出。必须推进城市管理机构与工作体制改革创新,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杨明生:《建筑短命是“城市病”也是“权利病”》,《中华建筑报》,

2013年11月22日第13版。

[2]王国平:《与城市领导谈城市》[M],人民出版社,2016。

供稿人:蒋 捷

审核人: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