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研究|以TOD规划促进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25 13:31   来源:城市怎么办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是一对“连体兄弟”。城市发展有赖于交通发展又带动交通发展;交通发展有赖于城市发展又推动城市发展。特别是对于城市形态的有机更新,交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英国一位学者所说的:“正是因为城市的交通,决定了城市的形态。”】

一、以TOD理念优化城市发展格局

在对外交通上,坚持以“大TOD”理念为指导,构建集城市道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水上交通、现代空港为标志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立体式交通体系,加快高铁、城际铁路、轻轨建设;在市域内,要以“TOD”理念为指导,注重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按照“线跟人走”与“人跟线走”相结合的模式,以“线跟人走”解决城市繁华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以“人跟线走”疏散城市核心区的密集人流,使地铁出行真正成为百姓出行的重要选择。

“交通疏导型”,也即“线跟人走”,着眼于城市现有布局,“规划引导型”,也即“人跟线走”,则着眼于城市未来的结构和布局。事实上,在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的今天,破解城市交通难题的根本方法在于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布局的合理化,从这一意义上讲,“线跟人走”是治标,“人跟线走”是治本。如果只是哪里人多就往哪里修地铁,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将难以改变。因此,必须善用地铁的强大“号召力”,沿城市规划发展轴线布设站点,促进新城区发展,进而优化城市发展格局。

二、杭州地铁一期工程: 双“Y”线串起“一主三副”大格局

杭州地铁立足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大局、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努力做到“交通疏解型”和“规划引导型”的有机结合,做到地铁延伸到哪里,城市就发展到哪里,人口就集聚到哪里,以地铁建设带整治、带保护、带改造、带建设、带开发、带管理,使地铁真正成为推进“保老城、建新城”“两疏散、三集中”的重要载体,加快建筑和人口从老城区疏散,推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高校向高教园区集中、建设向新城区集中。

以杭州地铁一期工程为例,建设总长68.79公里,由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和地铁4号线部分线路组成,以双“Y”线为线路形态。这个双“Y”线,是连接中心城核心区与江南、临平、下沙副城中心区的骨干线。地铁一期工程定位双“Y”线的原因,正是出于从构筑“大都市”的战略角度考虑,将主城与下沙、临平、江南副城连通,加速杭州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的转变。

所谓双“Y”线,是指地铁1号线在九堡东站分叉,往北至临平世纪道大道站,往东至下沙文泽路站,形成一个“Y”形;同时地铁1号线在钱江路站分叉,一头直接穿越钱塘江途经滨江区至萧山区湘湖站,另一头途经地铁4号线的部分线路进入钱江新城核心区,后与东南段的地铁2号线连接,在庆春东路穿越钱塘江,途经钱江世纪城到萧山区朝阳村站,形成另一个“Y”形。一期工程线路位于城市最主要的客流走廊和城市发展轴上,沿途将经过湖滨、武林广场和主要商贸区,并连接临平城、下沙城、江南城、钱江新城,有利于城际客流和城市内部客流之间的集散,串起了“一主三副”的城市大格局,在城市交通瓶颈上解决了城市的扩展问题,为杭州从“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单核城市,向“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大都市形态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机遇。

地铁建设绝不能仅仅以满足当前单一的交通需求为目标,而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约束,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出发来系统地考虑交通问题,确立满足交通需求、解决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优化城市功能等多重目标,更好地引导城市发展;要充分利用地铁建设改善区位条件和居住、生活环境的巨大作用,促进地铁线网布局走向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协调,形成新的人口密集区和交通走廊;要充分发挥地铁缩短副城与主城之间时空距离的作用,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副城作为生活、居住、购物、休闲的场所,不再因为副城“遥不可及”而不得不拥挤在人口众多的老城区,进而疏解老城区的人口数量,降低老城区的建筑密度,这对保护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城市论[M].人民出版社,2009

2.杭州城市学研究会.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公交优先的战略与对策研究报告》,2014

供稿人:戴 辰

审核人: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