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ABC|何谓“专家型城市管理干部”?
  发布时间:2019-01-02 14:55   来源:​ 城市怎么办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

【杭州·红楼问计】

1.城市管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已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决定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好的城市不是“造”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即“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管理不仅履行着与一般管理活动相同的基本职能(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程序性职能),同时作为一项特殊管理活动,既要保证达到公共利益目标,也要考虑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利益。

2.专家型管理——有力度、有温度

专家型管理者,指的是符合现代社会高度专业水平客观之需求的知识型管理人才,即善于谋划、决策和管理的行家里手。他们推动了管理领域科学化、精细化的趋势,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专家治国论”。专家型管理者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他们“精理论,懂套路,善创新”,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做到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专家型管理模式能够为实现愿景目标制定变革战略,并且尽快确定当前的经营方向;能够对需要合作的人阐明经营方向,以形成共识联盟,通过联合参与实现目标;能够通过有效的激励唤起人们的需求、价值和情感,使社会大众克服变革阻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前进,而非像以往那样只是基于经验和习惯来进行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与规模扩大,产生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现代城市的管理者以科学的态度、先进的理念和专业的知识来发现、分析和解决城市问题,并且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推动城市社会的发展。

3.专家型城市管理——会技术、懂艺术

专家型城市管理的主体不仅应当熟悉一般的城市管理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具备城市管理的艺术和智慧,这必须要在管理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感悟来累积和提升。专家型城市管理主体既有精深的城市学理论修养,又在城市治理实践方面拥有丰富经历,堪称城市管理工程师。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而专家型城市管理者,就是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体。

4.城市治理——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必须“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始终坚持城市发展为市民,城市发展靠市民,发展成果由市民共享,发展成效受市民检验的理念来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比如,杭州从2007年起就按照“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的要求实施“让民意领跑政府”的“开放式决策”,积极开展“社会复合主体”培育与实践,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在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民生问题时,坚持“以民为先”、“四问四权”、“五界联动”,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积累了重要经验。只有做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城市各项建设工程才能从质疑声中摸索起步、在赞扬声中圆满完成,彻底杜绝“豆腐渣工程”、“拍脑袋工程”、“胡子工程”和“水面工程”。

参考文献:王国平.与城市领导谈城市[M].人民出版社,2016


供稿人:蒋捷

审核人: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