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研究动态|杭州城研中心承办第六届移民与城市化论坛
  发布时间:2018-12-07 14:06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18年11月24-25日,由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主办,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承办的“第六届移民与城市化论坛:全球化时代的流动、迁徙与网络”在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仓前大楼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山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广东海洋大学、大理大学、湘潭大学、湖南行政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十余所国内高校的近30名专家学者,各位发言人就全球化时代的流动、迁徙与网络的话题展开研讨。

开幕式环节,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周大鸣教授代表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向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赠送了近年来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的研究专著,双方共建“中山大学移民研究专题书架”。杭州城研中心作为接收方向周大鸣教授颁发了捐赠证书,双方表示日后将加强在城市研究方面的合作。

周大鸣教授在致辞中从人类学的角度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进程,认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一直都在致力于处理两个问题:第一,处理乡村都市化过程中自身的发展问题,第二处理在这个进程中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关系问题。周大鸣教授根据其四十年扎根珠三角的研究经验总结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充分体现了“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具体表现为由农业村向工业村的转变,再由工业村向城市小区的转变。在这个由下而上的过程中,珠三角的农村也顺利地实现了由自给自足型农业向经营型农业的转变,此时期的“代耕农现象”尤为突出。第二阶段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兴起而带来的政府主导的大都会区的建立,以东莞的虎门等地为代表的外来人口集中地区也因此成为了最新一轮国家“镇级市”的试点地区,引发了周大鸣教授的新思考。他说未来中国的都市人类学研究,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研究要关注三个新的动向,第一是考察以往研究中的“二元社区”如何向融合社区的转变和发展,第二是关注农业村向城市社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第三是从自下而上的都市化模式向自上而下的都市化模式的转变中各种因素的作用机制。

在分组发言中,来自国内十余所高校的二十余名学者分别就“珠三角移民与城市化”、“都市化与城市生活”、“都市化与跨国迁移”、“都市化与网络”四个主题进行分组发言,引发热烈讨论。论坛还为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开设了青年论坛,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也就留守儿童的性格发展、小说中的唐人街文本书写、城市移民电影中的空间生产等话题进行了报告。

两天的会议共有近30名学者和青年学子发言,研究话题广泛、田野资料丰富扎实、现场讨论热烈且富有成效。在会议闭幕式的总结致辞中,周大鸣教授对参会学者的研究都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并表示未来力争将此论坛打造成为国内移民与城市化研究方向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品牌,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学者参与,共同为城市化发展的“中国经验”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  编辑:陈俊男